<samp id="uoonj"></samp>
    <ruby id="uoonj"></ruby>
  • <ruby id="uoonj"><table id="uoonj"></table></ruby><strong id="uoonj"></strong>

    <track id="uoonj"><menu id="uoonj"></menu></track>

    <mark id="uoonj"></mark>
    1. <ruby id="uoonj"></ruby>
      <samp id="uoonj"><video id="uoonj"><nav id="uoonj"></nav></video></samp>
        首頁 > 要聞 > 正文

        日本通脹持續升溫:食品價格飆升成主因 工資增長滯后加劇消費萎縮困境

        新華財經|2025年07月18日
        閱讀量:

        盡管能源價格漲幅收窄及教育服務成本下降部分緩解通脹,但食品價格飆升仍是推高通脹的主因,疊加工資增長長期滯后,日本經濟面臨"通脹高燒"與"消費萎縮"交織的困境。

        新華財經北京7月18日電(崔凱)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后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在6月份同比上升3.3%,達到111.4。這是連續第七個月通脹率保持在3%以上的高位,顯示出物價壓力的持續存在。盡管能源價格漲幅收窄及教育服務成本下降部分緩解通脹,但食品價格飆升仍是推高通脹的主因,疊加工資增長長期滯后,日本經濟面臨"通脹高燒"與"消費萎縮"交織的困境。

        數據顯示,谷物類及加工食品價格持續攀升,成為通脹核心推手。普通粳米(除越光米外)價格同比暴漲近100%,咖啡豆漲幅達40.2%,肉類、乳制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也普遍上行。分析認為,極端天氣、供應鏈瓶頸及國際糧價波動是食品通脹的主因,短期內難見緩和。

        盡管如此,與5月相比,6月的CPI漲幅出現了輕微回落。分析認為,這主要歸功于政府實施的汽油零售補貼政策有效降低了能源成本,以及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傳導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起公立高中學費全面減免政策開始顯現效果,導致教育服務價格同比下降,單月拉低CPI約0.2個百分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整體物價上漲的壓力。

        然而,政策"輸血"難掩經濟"失血"隱憂。經濟學家警告,當前日本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工資增長長期滯后于物價上漲,這加劇了普通消費者對于生活成本上升的擔憂,并可能進一步抑制民間消費。目前,工資增速連續四季度落后于CPI(當前平均工資漲幅僅1.8%),實際收入縮水導致家庭消費意愿降至冰點,可能加?。⑼?緊縮"惡性循環。

        除結構性通脹外,日本經濟還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企業利潤增長未轉化為民生薪資,零售業數據顯示,超六成家庭削減非必需品消費;關稅爭議導致汽車、機械等行業投資觀望情緒濃厚,5月設備訂單同比驟降12%,拖累經濟復蘇步伐。

        細分市場顯示,能源價格受控于行政手段,但服務價格仍溫和上漲(醫療、房租分別漲2.1%和1.9%)。日本央行雖面臨通脹超目標(2%)的壓力,但鑒于工資疲軟和全球經濟放緩,市場普遍預期其將繼續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伊藤智洋指出:"央行恐陷入'抗通脹則傷增長,保增長則縱通脹'的兩難困境。"

        未來數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日元匯率走弱及夏季用電高峰帶來的電價風險,可能進一步推高進口成本。內閣府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三個月低于40臨界點,家庭實際收入已連續18個月負增長,令"薪資-物價"良性循環遙不可及。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需在抑制輸入性通脹、激活工資增長、化解貿易矛盾間尋求平衡,否則"滯脹"陰云或將籠罩經濟復蘇前景。

        ?

        編輯:王曉偉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