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uoonj"></samp>
    <ruby id="uoonj"></ruby>
  • <ruby id="uoonj"><table id="uoonj"></table></ruby><strong id="uoonj"></strong>

    <track id="uoonj"><menu id="uoonj"></menu></track>

    <mark id="uoonj"></mark>
    1. <ruby id="uoonj"></ruby>
      <samp id="uoonj"><video id="uoonj"><nav id="uoonj"></nav></video></samp>
        首頁 > 要聞 > 正文

        韌性+靈活 多家外資金融機構連續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央視新聞|2025年07月26日
        閱讀量:

        摩根士丹利在其年中展望報告中,將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對明后兩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也分別上調0.2個百分點。大華銀行上調0.3個百分點。野村上調0.5個百分點。高盛上調0.6個百分點。

        中國二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后,陸續有十多家外資金融機構或者國際投行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其中不少在半年內進行了連續調升。

        摩根士丹利在其年中展望報告中,將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對明后兩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也分別上調0.2個百分點。大華銀行上調0.3個百分點。野村上調0.5個百分點。高盛上調0.6個百分點。

        大華銀行集團環球經濟與市場研究部研究主管全德健表示,首先主要源于工業生產部門表現強勁,包含電力、建筑和制造業等,該領域已連續15個月保持增長,為整體經濟活動提供支撐。在零售端,推動家電以舊換新計劃和消費補貼政策,有效提振了家電、手機和汽車等零售領域。

        在國際貿易方面,外資金融機構認為,國內貨物貿易資金凈流入維持高位,出口數據表現亮眼。

        安聯投資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湯繼成表示,除美國以外的其他經濟體對中國出口需求保持強勁,既支撐了中國的出口規模,也助力上半年實現了貿易順差。

        政策的持續發力,也是吸引外資上調預期的關鍵因素。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從去年9月份以來,政策一以貫之,以支持消費內需、提振金融市場信心為重心,今年上半年有消費品的刺激,有對地方債的置換,又把“反內卷”改善競爭環境上升到新高度,這些都反映了政策的前瞻性效果。

        外資機構:中國制造業展現強大發展潛力

        多家外資機構專家表示,在中美“關稅博弈”的復雜背景下,中國制造業憑借全產業鏈的競爭力、技術升級的突破以及消費市場的活力,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

        大華銀行集團環球經濟與市場研究部研究主管全德健表示,制造業始終是中國經濟的亮點。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構建了覆蓋全產業鏈的完整工業體系,這不僅為國內市場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更依托成本與質量的雙重優勢服務全球市場。

        國內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加速推進,新產業、新技術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也成為外資研報中高度關注并著重強調的內容。

        安聯投資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湯繼成表示,我認為中國正顯著提升制造業附加值,重點聚焦于高科技和綠色產品領域,比如半導體、人工智能、電動汽車、鋰電池、機器人等。中國在推動全球技術進步、向全球市場推出高質量新產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我剛從歐洲之行回來,在當地的網約車、出租車越來越多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這就反映了我們在高端制造智能駕駛領域不斷開拓進取,取得了先發規模優勢。

        “韌性”成外資金融機構研報關鍵詞

        采訪中,當記者讓外資機構專家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經濟時,他們不約而同都用到了“韌性”這一個詞。

        他們表示,給出這個詞的理由來自政策不斷加碼,宏觀經濟形勢的持續改善以及微觀層面的諸多亮點。

        瑞銀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表示,韌性主要得益于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完備且靈活的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精神釋放、結構性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的推進,和周期性政策支持的兌現。

        另外,還有經濟學家用了“靈活”這個詞。

        安聯投資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湯繼成指出,他會用“靈活”一詞來形容中國經濟,中國經濟能夠很好地適應各種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保持穩定的增長步伐??傮w而言,他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

        編輯:劉潤榕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