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放量上攻突破關鍵點位 機構:投資者交易策略或應轉向
機構認為,短期來看,上證指數突破或推升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賺錢效應進一步擴散,半年報業績仍是資金關注的焦點。對于后續A股的交易思路,機構認為,在資金存量博弈轉為增量的背景下,投資者應從交易型策略思維,轉變為持股型策略思維。
新華財經上海7月14日電 (記者 汪友若) 上周A股市場持續沖高,滬指連續2日站上3500點整數關口,滬深兩市周五成交額突破1.7萬億元。大金融板塊領漲,成為帶動指數走強的主要力量。此外,半年度業績預告密集披露,部分績優股獲得短線資金密集追逐。
著眼下周,機構認為,短期來看,上證指數突破或推升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賺錢效應進一步擴散,半年報業績仍是資金關注的焦點。對于后續A股的交易思路,機構認為,在資金存量博弈轉為增量的背景下,投資者應從交易型策略思維,轉變為持股型策略思維。
A股積極因素仍在繼續累積
開源證券分析稱,近期A股在宏觀預期未顯著變化的背景下仍實現向上突破,體現出風險偏好強勁修復。從交易行為、資金流向到制度支持,多重信號共同構筑了市場上行的內在基礎。
廣發證券認為,與4月股市的劇烈波動不同,全球股市近期開始對美國關稅政策變化脫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基本面開始成為市場定價的主導因素?;貧wA股投資,建議投資者后續同樣淡化外部因素擾動,回歸基本面定價。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在上證指數近期突破后,A股積極因素仍在繼續累積。A股大波段上行的線索正愈發完整清晰,市場開始提前反映遠期改善的投資機會。該機構表示,強勢上漲行情在2025年四季度開始的必要條件正加速積累。不過今年三季度的行情可能不會一蹴而就,賺錢效應短期擴散至高位后,市場反復可能增加。
從交易型思維轉向持股型思維
從資金面角度判斷,中信證券稱,6月以來市場最大的變化是逐步從存量市場轉為增量市場。據其測算,自2023年初以來,今年6月主動型公募產品首次出現單月新發規模超過存量凈贖回規模(剔除2024年2月的特殊情況),實現單月凈流入。這扭轉了2024年10月市場反彈以來持續“失血”的情況,也標志著過去幾年表現最弱勢的主動型公募轉為資金凈流入狀態。
市場價格信號也驗證了這一點。中信證券對比了公募機構偏好品種(有色、通信、游戲、PCB、港股創新藥)、保險偏好品種(銀行)和量化資金偏好品種(微盤股)的近期表現,發現6月以來上述板塊共振上行,不再出現相互虹吸的情形,這也表明不同的資金主體都有增量資金。
中信證券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持股反而可能是更為有效的策略,投資者應從交易型策略思維,轉變為持股型策略思維。
業績景氣度成關鍵交易線索
7月中旬,市場迎來財報,半年報業績表現較好的行業,在7月至8月的股價表現通常也更好。
從整體表現來看,招商證券分析稱,截至7月13日,A股半年報業績向好率較去年同期提升,建議首先關注高景氣的TMT領域,如半導體、軟件開發、游戲。此外,具有全球優勢制造競爭力的中游行業如汽車零部件、自動化設備;擴內需政策持續催化的家電、美容護理、農林牧漁;以及其他業績有望改善的細分領域,如貴金屬、小金屬、證券、化學制藥等板塊也值得配置。
光大證券則預測,輕工、有色、非銀等行業半年度業績增速可能較高,而建材、電子、通信等行業半年度業績改善幅度可能較大。
?
編輯:王媛媛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